环境
- Cisco
Cisco路由的三类路由协议
为了实现不同网段互相通信,路由器内置了三种路由协议以供配置:
- 静态路由:管理员手工配置到一个目的地网络或几个网络的固定路由,配置繁琐,不能根据网络情况更新路由。
- 默认路由:默认(缺省)路由是指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的地址之间无匹配的表项时,路由器能够做出选择。
- 动态路由:路由器根据路由选择协议所定义的规则来交换路由信息,并且独立地选择最佳路径。动态路由有两种:
- RIP:距离矢量路由协议
- OSPF:链路状态路由协议
- EIGRP:加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
初始状态,路由表中只有直连路由。
配置路由后查找路由的优先级为:直连路由->静态路由->动态路由->默认路由。
默认路由优先级最低,如果路由表中都没有其他合适的路由,则才通过默认路由将数据包传输出去。
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动态路由的多,默认路由一般是应用在边界路由器上。
静态路由
静态路由的主要特点:
- 手动配置: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。
- 路由路径相对固定: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,这些静态路由不能自动修改。
- 永久存在:一旦创建完成,它会永久在路由表中存在的,除非管理员自己删除了它。
- 不可通告性:静态路由信息在默认情况下是私有的,不会通告给其它路由器。
- 单向性:静态路由是具有单向性的,也就是它仅为数据提供沿着下一跳的方向进行路由,不提供反向路由,回程的路由需要单独配置。
静态路由配置命令
例如:
1 | ip route 目标网络、子网掩码、下一跳IP地址/接口 |
默认路由
0.0.0.0/0 可以匹配所有的IP地址,属于最不精确的匹配。默认路由可以看作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情况。当所有已知路由信息都查不到数据包如何转发时,按默认路由信息进行转发。
默认路由配置命令
例如:
1 | ip route 0.0.0.0 0.0.0.0 下一跳IP地址/接口 |
动态路由协议
动态路由不需要手动添加,路由器之间能够互相学习路由表,配置、维护效率较高。
RIP路由协议
RIP 路由信息协议,是最早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,适用于小型同类网络。
RIP 是基于 UDP,端口 520 的应用层协议,主要特征有:
- RIP 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。
- RIP 使用跳数作为路径选择的唯一度量。
- 将跳数超过 15 的路由通告为不可达。
- 每30s广播一次消息
RIP 配置命令
例如:
1 | R1(config) #router rip // 开启RIP路由协议进程 |
OSPF路由协议
OSPF 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,这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,是对链路状态(Link-state)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,OSPF通过路由器之间通告网络接口的状态来建立链路状态数据库,然后以自己为根,找到去每个网段最优的路由,再使用这些最优路由构造路由表,OSPF 更适合大型网络环境。
OSPF的工作过程:
运行RIP的路由器只需要保存一张路由表,而用OSPF路由协议的路由器需要保存 3 张表:
- 邻居列表:列出每台路由器已经建立邻接关系的全部邻居路由器。
- 链路状态数据库(LSDB):列出网络中其他路由器的信息,由此显示了全网的网络拓扑。
- 路由表:列出通过 SPF(Shortest Path Tree)最短路径优先算法;计算出到达每个相连网络的最佳路径。
OSPF 配置命令
例如:
1 | R1(config) #router ospf 1 // 1是标识进程号,其值范围1~65535 |
EIGRP路由协议
EIGRP加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,是Cisco公司的私有协议,是IGRP的升级版。是由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路由协议混合而成的一种协议,采用弥散修正算法(DUAL)实现快速收敛,可以不发送定期的路由更新信息以减少带宽的占用,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。
该协议的特点包括:
- 快速收敛
- 部分更新
- 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
- 使用多播和单播
- 支持变长子网掩码
- 无缝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拓扑结构
- 配置简单
EIGRP协议运行需要三张表:邻居表(Neighbor Table)、拓扑表(Topology Table)和路由表(Routing Table)。
EIGRP 配置命令
例如:
1 | R1(config) #router eigrp 100 //开启EIGRP 100进程,其中100为AS号,可以理解为EIGRP的同一区域。 |
阅读有风险,参考需谨慎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